研究型大学如何办 创新性人才怎么培
7位专家献计于第21次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
(记者 冬梅 )
【新网堵11月24日讯】11月23日下午,在我校第21次教育工作专题研讨会上,7位专家分别结合自己对国内外的调研情况,从"研究型大学如何办,创新性人才怎么培"角度各抒己见,创造性地提出了要转变为研究型大学,应有新的管理机制,教学为研究型教学,科研为原创型科研,体制上要建立柔性实体等新观念。
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顾秉林院士在通报了美国一流大学考察调研情况后指出,要办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培养是关键和基础。要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让教授登上本科生教学讲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产生创新点的基础。要有一流的师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要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创新性人才,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方惠坚教授则认为,要建设研究型大学,就要研究创新教育,要加强对开发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培养一大批立志"向科学进军"的一流的学生。衡量学生的标准应该是探求欲、求知欲、进取欲。在判断研究生能否毕业的主要标准应是研究能力,其重要标志是能够自己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中国科我司院士李衍达在题为《要转变为研究型大学,应有新的管理机制》的报告中指出,为什么国内大学出现国有企业的窘境?计划体制,专业办学思维、学生无选择权是根本。他指出,近亲繁殖使一些教师有较固定的思维模式,有大致固定的专业内容,学生固定分配,教师无竞争,无压力。无竞争导致无变化无发展,只有按市场(学生)和发展的需求来配置资源(学生数),才可能产生竞争与变化。集团必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较快反映市场的变化及未来的需求,鼓励教学上的发展与竞争。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大大增加学生选课、选方向、选专业和选导师的自由度,按学分付学费。只有这样,集团才能走出"国有企业的窘境"。
中国科我司院士过增元教授则提出了教学指导型这一概念。他指出,办研究型大学应是教学为研究型教学,科研为原创型科研,体制上要建立柔性实体的科研机构,不应总是看研究生经费、研究生数等等。他说,研究型教学不是填鸭式,也不是启发式,应是能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创新性人才的指导型教学方式,应有更多的提问、讨论和写报告。有很多教师目前已经相当程度的超越了启发式教学,应将近一二十年教师的经验进行提炼,体现实质,提出我校自己的提法。在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上还要进一步推陈出新。现在只给猎枪是不够的,还应考虑能不能让学生去造炮、剑等等,要建立起自主创新体系。他强调,我们要注意在吸收西方好的方面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优势,发扬自己国家好的方面,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观念。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才会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从而达到高层次上的创新。
生物系副系主任吴庆余教授作了题为《从生命科学角度浅谈对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初步认识》的专题报告,他谈到,研究型大学教学体系要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要加强实验课环节,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设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要促进学科交叉和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校党委副书记兼人文社科我司院长胡显章教授认为,转变为研究型大学离不开建设性的批判思维,人文学科的发展有助于活跃学术思维并促进创新点的产生。
副校长兼美术我司院长王明旨教授则指出,研究型大学需要现代化艺术教育的介入,学生的创造力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支撑,应建立起适合学科发展的宽松的学术氛围。
会议由吴敏生教务长主持,校领导贺美英、陈希、张再兴及各院系所领导、有关部处负责人、各系教学委员会成员、责任教授、师生代表等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