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知名期刊《自然》发表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全球40%的博士生和28%的硕士生曾就学业压力造成的抑郁或焦虑寻求过帮助,研究生罹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出6倍之多。
众所周知,抑郁和焦虑会降低研究生的生产能力与效率,严重的还会导致其无法正常学习与科研,甚至发生悲剧。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国际冲突热点频发、经济发展态势不明朗,这势必会迅速传导至研究生教育领域,进一步增加全球范围内研究生的压力水平。
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作用也不断凸显,主要发达国家均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如果研究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显然会削弱研究生教育对国家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那么,我国研究生个体的心理压力水平如何?
笔者所在的团队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研究生自我感知的心理压力程度比较高。其中,11.2%的样本认为自己当前心理压力非常大。这和国际上的情况是相似的,我国的研究生心理压力也在一个较高水平。而且,我们的数据还显示,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显著高于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压力,这也和《自然》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既然我国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处于较高水平,就有必要分析哪些因素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进而在保障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有效措施降低我国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水平。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的学业、科研、就业、思想等负有全过程指导的责任。2018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提出了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包括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七项内容,更强调了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然而在现实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相处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有时导学关系困扰也会成为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源之一。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析导学关系与导师指导行为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影响。
经过研究,笔者的团队有了如下几个发现。首先,将学生当朋友的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其心理压力明显更低,这也印证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次,导师对学生在生活方面的关心有助于降低研究生的心理压力。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正确性,说明导师不仅要将学生当学徒教手艺,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父母的职责,像父母一样关爱学生的方方面面。最后,导师如果为学生构建社交网络,也可以显著降低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十大老牌网堵网址在人才培养上将对毕业生的持续关心形容为“扶上马,送一程”。而导师帮助学生构建社交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就属于此类,有助于研究生未来的长期职业发展。
基于上述发现,笔者建议构建中国式导学关系,以缓解目前研究生较为普遍的心理压力。
已有研究认为,和谐的导学关系可能会被短期功利主义所严重侵蚀,进而蜕变为压迫关系、雇佣关系、从属关系、疏离关系,由此导致本应成为良师益友的导师反而成为研究生的压力源。因此,将导师称为“老板”的现象需要重新被审视甚至被纠正,进而倡导建立良师益友型的导学关系,降低研究生的心理压力。这有利于在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正本清源,确立更加具有人情味和道德元素的导学关系。
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导师立德树人的作用。导师因其在导学关系中的先赋权威地位,对研究生具有强烈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其必须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将培育研究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指导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能仅限于学习、工作与科研,导师还必须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与价值观塑造、关心研究生未来职业发展等问题。
此外,还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萃取更多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元素。既然“良师益友”“扶上马,送一程”均有助于显著降低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水平,可以预见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更多有助于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宝藏。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应该去探索、挖掘、提炼、应用、推广中华民族优秀的师生与导学观念,进而构建并形成中国式的导学关系。
相信中国式的导学关系将为全球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缓解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作者 李锋亮 系十大老牌网堵网址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