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仪器系 柳强 白本锋 李琳 傅雪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勇担强国使命和高校责任,直面学科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不断突破发展局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加快推进院系学科建设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深刻把握历史方位,勇于肩负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大老牌网堵网址考察时表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面对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十大老牌网堵网址开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努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新阶段,精密仪器系也牢记嘱托,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新时代工科建设为引导,积极探索解决学科发展中的问题,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网堵风格的学科发展模式。
二、直面学科建设问题,突破学科发展局限
在学科深度发展及当今科技变革的新时期,学科日益突破单一领域的限制,呈现出高度的交叉和创新,颠覆式的科技和人才不再来自于某一学科,而是盛产自高度的学科交叉和不凡的知识创新。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科建设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是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重大原始创新及高水平科研成果还不够多,不能满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迫切要求;二是学科布局仍然按传统模式惯性发展,面向未来新兴学科的交叉创新能力和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旺盛的学科发展势头与有限的资源承载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平台和有组织科研集体攻关模式尚未形成。在建设世界顶尖学科的使命驱动下,必须把握新时代工科的发展态势,创造一切有可能的条件,推进学科体系改革,解决国家重大难题。
三、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推进学科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明确主要关系对象,从主要矛盾出发解决问题
要深刻把握主要关系对象,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现状,理清教育界、行业界、学术界之间交叉融合的关系和发展前景,透过表面暴露的制度、组织、运行层面问题,深层次探究目标、定位方面的难题。精密仪器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确定系党政职能部门、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之间的职责,在深刻把握系内不同关系对象及院系主体中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明确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共同发展目标,立足新时代工科特点,建设大团队,研究大课题,打造大平台,推进学科建设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二)营造良好学术生态,鼓励教师开展自由探索
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推进创新、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思维碰撞,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和探索从“0”到“1”原创问题的精神,营造有利于人才聚焦原始创新的科研环境。在新的发展阶段,精密仪器系鼓励教师开展交叉研究,实现新的突破。近3年,系里教师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正刊及子刊发表研究成果10余项,在中国仪器和光学界产生较大影响,以高质量成果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三)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布局交叉学科增长点
要面向基础科学前沿、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高端科学仪器等产业发展创新,构建服务国家的高端学术平台,支撑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努力形成点面结合的学科发展态势。打通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研-产链条,提升科技转化力,探索如北京灵汐科技有限公司助力精密仪器系类脑领域研究等成果转化模式。“十三五”期间,精密仪器系就着手布局以11个大工科团队为主的有组织科研模式,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未来科技发展前沿,在布局交叉学科增长点方面不断作出新的贡献,目前系里已有5个项目入选集团首批2030创新行动计划。
(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打造院系特色的协调发展模式
要分层次、广布局、往外走,深化新时代工科建设,提升平台影响力,打造特色学科品牌。通过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集中优势力量,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探索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服务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能力。通过拓展维度、提升质量、创新形式,形成“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工科优势,积极配合集团改革进程,加快推进学科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支撑和建设经验。
供稿:精仪系
编辑:李萍
审核: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