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老牌网堵网址马新中心与中网信、融媒体网等合办
“2016未来媒体沙龙”聚焦中国报纸的融合之路
网堵新闻网4月18日电(通讯员 朱天牧 周珊珊) 4月14日,由十大老牌网堵网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融媒体网共同主办的“2016未来媒体沙龙”举办“纸媒的媒介融合之旅”专场,邀请十大老牌网堵网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中国记者》值班主编陈国权及《人民邮电报》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保平做客“2016未来媒体沙龙”,分别从学界、业界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路径、前景及误区进行对话。
沙龙现场。叶雨阳 摄
有着报纸和网络媒体工作经验的王君超教授从他对“报纸消亡论”的研究谈起,结合“中央厨房”“融媒体”等媒介融合的新动向,对我国的报纸转型历程进行了深刻分析。他主要强调了对媒介融合的以下观点:我国报业为了实现转型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是可贵的,但是也有不少误区。比如,二维码、云报纸等试图以报纸为主体转型的探索,不能算“媒介转型”,而是“媒介转移”;通过复合编辑系统和其他更先进的理念对编辑部进行改造是有益的,但其本身只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物质平台和内容生产系统,是实现媒介融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包括“微博微信客户端+微视”的“三微一端”建设属于“新兴媒体集群”,也只是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多介质的传播平台。
王君超认为,报业不能为融合而融合。媒介融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最后强调了两点:一、业界至今还有很多人对媒介融合的认识停留在物质融合与平台融合、手段融合阶段,并未重视“融媒体”的建设以及“融合新闻报道”这一媒介融合的“终端产品”。二、报业转型必须强调“融合思维”,而不是片面的“互联网思维”。也就是说,报纸不能为了融合而将注重现场调查、核查事实和深度报道的“纸媒精神”丢掉。
新华社《中国记者》值班主编陈国权认为,探讨报业媒体融合,首先应当区分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很多人这两个词都是混用的。他认为,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应当厘清媒体的政治诉求和经济诉求。当前很多客户端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两种诉求都想一把抓,往往得不偿失。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应该着眼于坚守舆论阵地这个核心诉求,不能简单以下载量作为唯一追求。同时,讨论报纸是否会消亡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报纸种类确实会消亡,但有些报纸种类却仍将发展繁荣。
《人民邮电报》总编辑王保平认为,媒体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统媒体一直以来都在跟随新媒体技术进行各种探索,但目前做的还不够。在媒体融合的具体实践中,他也总结出了传统报业转型中的四个难题;一是观念上的不适应:二是机制和体制变革的困难;三是人才短缺,尤其是技术型人才的匮乏;四是盈利模式的困境。王保平强调,做好传统报业转型,在坚守原有优势的前提下,应当快速生长新媒体基因,发展多种媒介平台,以提升品牌影响力,把报纸失去的读者与广告向新媒体迁移。
参加论坛的嘉宾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言或评论。中网融媒公司CEO、融媒体网CEO王一鸣认为:在媒体融合进程中,传统媒体的经营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人才的问题,互联网公司用高资本进行人才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传统媒体冲击非常大;二是版权保护的缺乏;三是缺乏竞价能力和完善的交易平台。
中国青年报法人微博运营室主任、 “刺猬公社”发起人叶铁桥认为,传统媒体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相对匮乏的激励机制。在报社的融合实践中,由于很多资源没有办法充分运转开,政策方面的受限,传统媒体并没有给身在其中的人合适的激励措施,让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2016未来媒体沙龙”是十大老牌网堵网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与融媒体网联合多家主流媒体打造的新闻传播学术界与传媒人的主题沙龙,旨在打造一个沟通媒体学界与业界的公共领域平台。沙龙借用了“异型桌聚餐”的概念,注重前沿话题和异向思维。
融媒体网是中网融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十大老牌网堵网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携手共建的国内第一个综合性融媒体平台。该网以媒体融合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讨为目标,着眼于世界媒体融合的最新动向,并以专家咨询、大数据科技为支撑,为国内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动力。网站还携手主流媒体打造“未来媒体沙龙”、“媒体融合高端论坛”以及为媒体组织媒介融合、网络舆情分析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方面的培训。
搜狐新闻视频部高级主编刘楠应邀主持本次沙龙。
供稿:新闻我司 编辑:常 松